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CAWD)、中國銀行業協會(CBA)、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瀘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管理委員會承辦的“加大內陸開放背景下的供應鏈金融研討會”,于2017年4月13日在瀘州召開。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卜永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王青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中國銀行業協會財務總監趙濛,IFC東亞和太平洋區金融基礎設施技援線負責人賴金昌,瀘州市委常委、副市長許先春出席會議并致辭。IFC高級金融部門專家黃琳女士主持了本次會議。近400名來自相關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倉儲物流企業的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政策篇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卜永祥)
卜永祥副所長為與會代表詳細解讀了中國人民銀行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推動工作。卜所長表示,供應鏈金融既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手段,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促進貿易發展的重要抓手。卜所長指出,供應鏈金融在我國仍處于初級階段,在法制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差距,存在動產擔保物權法律安排不完善,債權人權利保護的法律規定分散、內容模糊、可靠性較差,缺乏完整合理的優先權規則,個人破產制度欠缺,征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最后,卜所長對發展自貿區建設和供應鏈融資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以國際化的視野發展供應鏈金融,助力中小企業參與全球價值鏈,促進貿易發展;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三是切實防范風險,金融機構應建立風控模型,堅持自償性原則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王青博士)
王青博士從國家政策導向和供應鏈的背景入手,用數據和圖表詳細解讀了“供應鏈創新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王博士表示,靠數量擴張驅動經濟增長的時期基本結束,經濟結構升級與流通創新的互動已經開始,供應鏈創新需要市場、技術和制度的協同推進。王博士指出,供應鏈在創新產業、創新主體、創新驅動力等方面呈現新特征。最后,王博士表示,要加快要素市場特別是金融領域改革步伐,可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由點及面、由表及里推進改革。
(中共瀘州市委常委、瀘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先春)
許先春副市長在致辭時指出,今年4月1日,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在瀘州正式掛牌運營,為瀘州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立足川南、服務全川、承東啟西、面向世界,建成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示范區。力爭建成營商環境優化、投資貿易便利、綜合樞紐暢通、保障體系健全、協同開放效果顯著、高水平、高標準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許市長表示,專家學者齊聚瀘州,共同討論如何借助自貿試驗區的東風,推動內陸地區金融創新以及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以更好地助力企業,發揮自貿區對地區經濟的帶動作用。瀘州將以此為契機,努力為自貿區發展作出有益探索,為西南地區企業參與跨區域貿易、融入全球價值鏈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基礎設施篇
(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中征動產融資登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紅)
李紅總經理指出,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于2007年10月上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基于互聯網的現代擔保物權公示登記系統——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目前該系統已擴展至包括應收賬款、融資租賃、所有權保留、租購、留置權、保證金、存貨、倉單、動產信托、其他動產等幾乎所有動產上的絕大部分擔保物權。李總特別強調,擔保物權公示登記的目的在于提醒第三人注意動產擔保物權負擔狀況,登記機構不對登記內容進行真實性審查。李總指出,我國動產登記目前的問題包括登記部門分散、登記和查詢不便、未實現電子登記和查詢服務、登記要求不同、新型動產擔保交易無處可登、增加了動產融資的成本和風險等,改革的方向是通過立法建立全國動產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機構,登記要求和登記效力。關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李總指出,中小微企業已成為重要的融資受益方:截至2017年3月31日,中小微企業融資58,804筆,占80.3%;融資金額:3.2萬億元,占72.8%。
規則篇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
沈紹基副會長詳細解讀了近年來,在IFC和中國銀行業協會的幫助和支持下,所構建的擔保存貨管理行業的規范和準則:以《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倉單要素與格式規范》兩項國家標準為出發點;以“擔保存貨管理企業資質評價”提倡行業自律;以“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對擔保存貨進行動態的、持續的、長期的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并在此基礎上保證倉單的真實性、唯一性和監控的實時性;以CMA、SMA兩個協議示范文本進一步分辨借款人、貸款人、第三方管理企業三者的責權利;以專業責任險作為最后的保障。
(中國銀行業協會財務總監,趙濛)
趙濛總監在致辭中提出,中國銀行業協會將加強行業間的協同合作,并提出三點倡議:一是高度重視銀行業的金融風險防范工作;二是圍繞倉儲、供應鏈金融相關業務,督促銀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加強業務管理;三是,加強與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的合作,共同做好國家標準《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及兩個協議示范文本的宣傳和實施工作。
(IFC東亞和太平洋區金融基礎設施技援線負責人,賴金昌)
賴金昌先生在發表題為“供應鏈金融及其對自貿區發展的意義”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作為金融活動中的一個大類,“貿易和供應鏈金融”是基于應收賬款和存貨在鏈條中的形成和流動來設計和管理優化了的金融服務,屬于動產金融中的一個類別。此類業務,應特別注意:要緊隨經營循環(即: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現金),動態匹配借款基礎。賴先生結合案例說明,在現代經濟中,沒有金融服務,就不會有實質性的貿易和投資活動,現代市場中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金融服務的可得性是產業鏈競爭力的主要元素之一。最后,賴先生提出,如果要把自貿區做好,僅僅通過地區的招商引資工作是不夠的,至少還要做其他兩方面的事情:第一,軟性環境的建設,比如,法制環境、政策環境、官員能力等;第二,加強服務環境的建設:除了金融服務、法律服務、會計服務這些傳統的服務,也包括新型的服務,比如倉儲服務、擔保品管理的服務等。
研究篇
(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
黃震院長發表了題為“互聯網金融下的供應鏈融資”的主題演講。黃院長針對目前社會上提出的互聯網金融過熱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黃院長說,他三年以前就在說互聯網金融有虛熱,甚至可能產生一些問題,事實看,現在確實有風險爆發了,但是,黃院長認為不是互聯網金融創新多了,而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還不足才導致了當前發生的這一系列問題,爆發的是老病和頑疾。所以,現在不是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過多,而是創新不足。黃院長指出,互聯網已經進入3.0時代,即物聯網時代,這個時代是真正的大數據的時代,同時正因為這個時代多維度的數據極大地爆發出來,必須有云計算、云平臺才能運行,必須采用人工智能才能處理所有的數據。黃院長說,互聯網也在影響著金融,即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驅動下,從單鏈式的變成鏈群化的,從有中心的變成去中心的,從擔保型的到信貸化的,從單項服務的變成生態化服務的。綜合服務的趨勢,是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孟祥軼)
孟祥軼教授在發表題為“小產業鏈金融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小產業鏈金融是產業鏈較短,或者只是大產業鏈的一部分以及核心企業與鏈成員在同一地區。小產業鏈的融資需求方大多數是農業、小企業、小微企業,同時,對其提供金融服務具有一定的挑戰:農業季節性與較長生長期、沒有或者有限的擔保、交易成本高、銀行在擴展服務上沒有放到其優先級等。孟教授還從融資角度提出,小產業鏈金融的產品包括應收賬款類、存貨類、預付款類、知識產權類等,并結合案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發展篇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工業經濟研究學會常務副理事長,費方域)
費方域副院長從上海自貿區建設的角度,對西部的建設和機遇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明確四川自貿區在內陸開放、西部開發、西部金融中心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二是通過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直接進入國際分工體系;三是通過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明確瀘州港的開放口岸地位;四是通過自貿區聯動,帶動上海、成渝和瀘州成為三級經濟金融貿易與創新中心的聯動;五是平臺與建設的戰略意義;六是在區內結合開放,試驗產融結合、軍民融合、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和綠色金融的各項新政策和新措施;七是盡早展開融入各種服務創新和金融創新的智慧型城市的規劃設計;八是結合產業特點,發展消費金融、貿易金融、汽車金融、各類基金和投行業、供應鏈金融和跨境融資租賃業務等。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保稅分會會長,上海保稅區域協會會長,邢慷弟)
邢慷弟副會長在發表題為“自貿區發展經驗介紹:上海自貿區制度創新與功能設計”的主題演講中,詳細介紹了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歷程、開放政策與基本內涵、下一步改革的目標、實施區域聯動、構建項目合作發展新框架。在開放政策與基本內涵中,邢會長特別介紹了投資準入的體制要創新、要擴大服務業開放、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外商投資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貿易便利的政策要創新,要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服務模式、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
實踐篇
(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會計師,江昊)
江昊總會計師以“買方主導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為主題發表了演講。江總介紹了國網電商公司的“1(核心企業)+1(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N(金融機構) + N(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實踐模式。發揮國網公司系統內核心企業的信用和信息資源,利用自有平臺技術優勢,對接銀行、信托、財務公司、證券等金融機構,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江總指出,各合作方在該模式下緊密協作,可以有效發揮買方牽引力,最大程度提升產業鏈綜合價值,促進產融結合,解決信息不對稱、融資效率低等問題,實現多方共贏,價值共享。
(太陽鏈金融總裁,宮秀蘭)
宮秀蘭總裁基于自己十年農牧金融鏈模式的實踐,探索出了以養殖場為主體,包括龍頭企業、上下游企業、政府、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養殖合作社、擔保公司在內的八位一體的服務模式。宮總介紹,通過這種產業閉合、資金封閉的融資模式,自2007年以來,累計融資額達300億元,扶持擔保戶12.5萬戶,累計擔保雞、鴨、豬20.6億只/頭,擔保戶產值達800億元。據悉,宮總還在進行合同豬養殖模式、小麥倉儲融資模式、玉米價格保險模式、光伏惠農融資模式、信用保險融資模式、小龍蝦融資模式等模式創新。
(山東尚德金融有限公司總裁,張耀)
張耀總裁以“場站倉儲融資和擔保品管理”為主題發表了演講。存貨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一個重要基礎,如何對其進行規范管理,一直是業內重點思考的方面。山東尚德金融有限公司做為一家專業的擔保存貨管理企業,張總分別從監管庫區的規劃與管理、統一的監管標識:貨物監管標識與庫區監管標識、標準的監管配套設施、電子智能設備的運用、監管團隊架構設計、監管員的管理、擔保品的庫內管理、倉儲管理系統、視頻監控平臺、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突發事件處理等角度,為與會代表介紹一家第三方企業如何進行擔保品管理。
(中物動產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金融事業部總經理,王宇民)
王宇民總經理指出,“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是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監制、中物動產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開發運營的基于擔保存貨管理的電子倉單平臺及電子倉單融資平臺。第三方管理企業通過該平臺可以對擔保存貨進行動態的、持續的、長期的事中監管和事后監管,進一步可以解決倉單的真實性和唯一性的問題。王總指出,在其產品設計上,已經擴展到,前端產品形態(存貨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后端產品架構(通過PaaS+SaaS實現跨界平臺的互聯互通)。
(瀘州臨港輝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詠梅)
李詠梅董事長在發表題為“供應鏈金融助力自貿區產業發展”的主題演講中介紹,瀘州臨港輝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首家入駐企業,由瀘州臨港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輝睿金融倉儲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臨港輝睿供應鏈以物流為基礎,供應鏈采購與銷售為載體,將互聯網技術與供應鏈服務相結合,構建四大平臺,聯合供應鏈各環節參與者,努力構建一個跨界融合、平臺共享共生的供應鏈商業生態圈。李總表示,輝睿供應鏈將為核心企業提供“一站式B2B+供應鏈服務+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服務,利用供應鏈金融的自償與閉環,將B2B資產數據、供應鏈服務功能加以整合,從縱向對服務項目進行專業化分工,形成強有力的服務產品,產品線幾乎覆蓋傳統服務商的業務范圍;從橫向對整個供應鏈進行一體化整合,為核心企業提供嵌入式的服務產品,使企業外包環節與非外包環節能夠無縫鏈接,最大限度降低物流、管理及融資成本,提高供應鏈效率。在風險緩釋機制上,李總指出平臺將引入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指導成立的四川中聯衡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作為保險服務提供商,輔助平臺與保險機構共同設計匹配供應鏈金融風險的保險產品,并為保險人對供應鏈金融鏈條中各個環節進行風險再控制,將平臺的經營風險有效轉移的同時,進一步推動資金流在供應鏈中的安全有效運行,確保平臺持續健康發展。李總強調,輝睿供應鏈的最終目標是發展動產融資,促進供給側改革。讓金融資源通過供應鏈金融的創新模式普惠到中小微企業,從而真正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
專題討論
大會以“結合瀘州實際,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為主題,組織當地政府和省內金融機構進行專題討論。
會議結束后,組織相關專家參觀了瀘州港、瀘州港保稅物流中心(B),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并召開了內部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