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冷藏庫向配送中心轉化 ——訪中國倉儲協會會長沈紹基
發布時間:16-12-08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2015年9月22日-23日,“第九屆全國冷庫建設與運營研討會”在山西省臨汾市召開,其間,記者就冷藏庫行業的發展情況及未來趨勢以及行業組織的作用等問題采訪了本屆研討會的主辦單位-中國倉儲協會會長沈紹基。
記者:目前冷藏庫行業的發展形勢如何?
沈紹基:總體來說,去年以來,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拉動下我國低溫倉儲業保持了總量增長、平穩發展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全國冷藏庫的容積增長很快,2014年9562萬立方米,10年之內翻了一番;二是冷藏庫的技術創新突飛猛進,豐富多樣,“氨”與“二氧化碳”組合制冷,極大降低甚至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光伏發電、庫架一體、使得冷庫的節能和設備多樣性選擇成為可能;三是在經營方式上取得了一定進步,從冷庫向低溫配送中心發展,滿足城市配送及生鮮電商倉配一體化的服務需求;四是行業的布局網絡化,運輸倉儲一體化模式開始出現,涌現出幾十家區域性甚至將布局至全國的冷鏈物流公司;五是國家相關部門對冷藏庫行業安全監督的強化使得業內企業和從業者安全防范意識和措施得到加強,但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一定要警鐘長鳴,常抓不懈!
記者:冷藏庫行業的發展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沈紹基:冷藏庫或者叫低溫倉儲是冷鏈物流的節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和流通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由于歷史和發展的原因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首先,由于管理機制問題造成標準制定有些有交和重復,還有些不完善甚至缺失,特別是從關系國計民生的食品安全角度考慮,制定并執行必要的強制性標準是當務之急。
其次,從最近幾年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結果看,新建冷庫增加很快,但存在求大、求洋、求規模的現象,與市場需求不符,已經出現閑置,并沒有形成生產能力;
再次,批發市場隔籠式的經營模式依然存在,冷藏庫的轉型升級任重道遠;此外,相當多的冷藏庫企業以出入庫為代表的操作和管理模式還比較粗放,距離真正的“冷鏈物流”還有很大差距。
因此,應該首先從冷藏庫的建設上看,要避免簡單復制,追求專業性、針對性、創新性;其次在經營上要實現集約化、動態化、信息化;最后在管理上要把精益化、標準化和持續化擺在重要位置;可以概括為冷藏庫建設與發展的“三性”與“六化”。
記者:在冷藏庫行業轉型升級中,倉儲協會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什么計劃?
沈紹基: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自成立以來始終得到了商務部和其他相關領導部門的支持和指導,我們緊密依靠會員企業,面向行業發展方向,求真務實,努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社會的認可。
像這樣的研討會自分會成立以來我們堅持每年召開,在會上要公布經過調查所形成的當年的低溫倉儲業發展報告;通過調查我們認為,制定并促進標準實施是引領冷藏庫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截至目前由中國倉儲協會主持制定的《低溫倉儲作業規范》(國家標準)已經頒布并實施,《食品低溫倉儲配送中心規劃設計指南》(國家標準)進入申報程序;為了提高冷藏庫行業從業者的素質,中國倉儲協會與有關單位合作在武漢和上海建立了面向低溫倉儲方向的培訓中心,現培訓中心已經開始運行;依據相關標準我們還對冷藏庫企業進行了服務質量認證,本次會議將為11家獲得金牌的企業頒發牌匾及證書。
目前,國家高度重視低溫倉儲的建設與發展,商務部已經成立了冷鏈物流領導小組,作為冷藏庫領域的行業組織,中國倉儲協會要在商務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積極推動冷鏈物流運輸配送一體化和冷藏庫通過設施改造向配送中心轉化,認清形勢,找準位置,積極探索,為冷藏庫行業的健康發展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