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
發布時間:2017-01-03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在2012年6月17日召開的“2012年中國倉儲業大會”上,中國倉儲協會發布了《2012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2011年倉儲業發展勢頭總體良好,增加值與投資額持續增長,各類專業倉儲、各種經營業態呈多樣化發展態勢,一些深層次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有的已經得到緩解,同時也出現一些新問題;面對2012年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倉儲業的發展將會遇到諸多挑戰,但總體良好發展勢頭不會發生大的變化。
一、全國倉儲業總體發展狀況
(一)國家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全國物流業整體運行良好,倉儲業表現較突出;(二)2011年各類倉儲設施增長較快,部分公共倉儲企業經營狀況有較大改善;(三)保稅倉儲已經成為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的重要貿易方式(渠道);(四)國家糧食局調查統計表明:2011年糧油倉儲企業的數量減少、庫容與從業人員增加;(五)據調查,棉花倉庫總規模占到行業的80%以上的105家會員企業的倉庫總面積為659萬平方米、靜態倉儲能力為830萬噸,平均庫容約8萬噸,最小庫容量為3500噸,庫容量最大的達到50萬噸。從棉花周轉量、在庫量與靜態庫容量的對比分析,目前棉花倉儲能力過剩,多數倉儲企業業務量明顯不足。(六)根據中國倉儲協會冷藏庫分會不完全統計,至2011年底,我國冷庫總容量(公稱容積---以下同)為7111萬立方米(參考儲存量為1742.85萬噸);(七)據中國倉儲協會危險品倉儲分會的調查與估算,至2011年全國危險品倉庫面積約6000多萬平米、儲罐約7200多萬立方米。
二、2011年倉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從中國倉儲協會調查的情況分析,2011年倉儲業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各類倉庫設施建設的“熱度”未減;(二)專業倉儲與商貿企業倉儲發展“勢頭強勁”;(三)倉儲企業轉變經營方式、提升增值服務,有新發展;(四)倉儲設施技術的應用與創新有新進步;(五)建設綠色倉儲的意識增強。
三、倉儲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倉儲企業稅負重的老大難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二)倉儲用地的取得方式與價格偏高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三)沒有倉儲業的專門法規,不僅造成我國倉儲業“門檻”低、市場不規范,也使“金融倉儲”、“私人自助倉儲”等新興倉儲業態得不到管理與規范,存在很大隱患;(四)雖然出臺了《商貿物流專項發展規劃》,但缺乏配套措施;(五)倉儲業的標準化建設有待加強;(六)倉儲業的統計制度有待加強與完善。
四、2012年及今后一個時期倉儲業的發展趨勢
(一)倉儲地產與倉儲服務的分離,這一趨勢已經不可逆轉;(二)倉儲業的社會化與企業內部倉儲的“拉鋸戰”,還將繼續“僵持”;(三)專業倉儲與通用倉儲的同步發展;(四)新的倉儲經營業態,受大的經濟環境影響,需要政府部門的培植、規范與支持;(五)立體倉庫、特別是多層立體倉庫、以及單元化、機械化、信息化等設施技術的配套應用,既能適應現代物流的需要,又有利于節約資源,將會成為倉儲行業的共識與共同追求。
五、對政府部門的建議
切實落實“國九條”的精神,減輕倉儲企業的稅負;借鑒物流企業差額納稅試點的經驗,組織企業優先申報參加試點;加快出臺《倉儲業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倉儲企業的“門檻”與管理要求,建立倉庫設施建設的備案制度,并加強與完善倉儲業統計工作;以《倉儲從業人員職業資質》國家標準為依據、支持相關行業組織開展倉儲經理與倉儲管理員的資質培訓工作;從建立現代流通體系的高度出發,對各類園區的定位與功能進行科學界定,避免低端現貨市場的不斷復制。
查閱全文,請登錄“會員專區”或與行業發展部聯系
聯系方式:010-660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