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
發布時間:2017-01-03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在2015年6月29日召開的“2015年中國倉儲業大會”上,中國倉儲協會發布了《2015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2014年是中國物流行業變革之年,是倉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年。這一年,國務院印發《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商務部出臺推進商貿物流發展系列文件,倉儲業地位得到顯著提升。國家“一路一帶”、“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對物流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在我國經濟總體形勢影響下,以電商倉庫為熱點的倉庫設施建設、綠色倉儲與共同配送、擔保存貨管理、跨境電商海外倉布局、中藥材倉儲、低溫及危險品倉儲安全管理等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廣大倉儲企業圍繞倉儲業轉型升級、培育行業核心競爭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倉儲業發展前景廣闊。
一、倉儲行業發展的總體狀況
2014年倉儲業保持平穩發展狀態。倉儲業固定投資額為5158.7億元,同比增長22.8%。從橫向比較看,倉儲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增幅高于物流行業的整體增幅,也高于全社會的投資增幅,這反映了倉儲業的歷史欠賬與現實市場需求。但縱向比較,2008年之前倉儲業投資增幅平均在30%以上、最高達50%,2008年之后,增幅普遍下降,而2014年的增幅不僅低于2013年,也低于2010~2011年,這說明倉儲業的發展也受到了我國經濟總體形勢的影響。至2014年末,我國營業性通用(常溫)倉庫面積達9.1億平方米,比2013年的8.6億平方米增長5.8%,其中,立體倉庫約占25%。至2014年底,我國冷庫總容量為9562萬立方米(靜態存儲能力約2425萬噸),比2013年增長14.58%。100家規模以上的典型通用倉儲企業201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1377萬噸,較上年增長1%;主營業務收入共200多億元,較上年增長5%;主營業務利潤共178769萬元,較上年增長了6%。30家規模以上的典型低溫倉儲企業201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805.2萬噸,較上年增長4.6%;主營業務收入共407012.1萬元,較上年增長10.2%;主營業務利潤70391萬元,較上年降低6.8%。
二、2014年倉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各類倉儲企業在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下紛紛加大投資,倉庫設施建設呈現大型化、網絡化趨勢,電商倉庫成為建設熱點;公共倉儲企業積極參與托盤循環共用試點、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倉配一體化服務形成一定規模;在相關政策驅動下,低溫倉儲業發展持續向好,冷庫租賃正在向低溫配送中心發展;電商倉儲網絡正在形成,電商自營倉儲與電商公共倉儲同步發展,雙十一的“爆倉”現象大為緩解;醫藥物流網絡化建設,打通醫藥供應鏈各環節,實現醫藥倉儲物流透明化和可追溯;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破題,中藥材的集中、規范倉儲將與藥品物流體系對接;各方共同推進綠色倉儲與配送,取得初步成效;危險品企業退城入園工作進入高潮,利于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促進產業鏈持續健康發展;金融倉儲發展進入調整期,各方就防范存貨融資風險與規范擔保品管理形成廣泛共識;自助倉儲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發展,市場需求有待開發;倉儲業標準化建設進入整體推進階段。
三、倉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綜合報告”顯示,由于我國物流業起步較晚,行業總體發展水平與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相比有一定差距。同時,我國物流在各個環節發展不平衡,特別是作為關鍵環節的倉儲業,還存在相關政策與管理不太到位,倉儲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倉儲資源緊缺、租金持續上漲;倉儲經營行為不規范、專業人才缺乏以及倉儲管理法規與標準不健全等諸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物流行業發展。
四、2015年倉儲業發展熱點展望
“綜合報告”在分析了政策、市場、環境、技術等因素對行業的影響后對2015年倉儲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概括出九大熱點。包括隨著《倉儲業管理辦法》2014年列入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倉儲業法規建設有望突破;擔保存貨管理的行業監管啟動;倉儲連鎖化經營有望開局;綠色倉儲配送將取得重大進展;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進入全面建設階段;鐵路貨場的綜合開發與設施改造;倉儲業將成為資本市場新熱點;O2O環境下的倉儲體系整合成為大勢所趨;共同配送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將成為亮點等。
查閱全文,請登錄“會員專區”或與行業發展部聯系
聯系方式:010-660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