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
發布時間:2017-01-03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在2016年5月26日召開的“2016年中國倉儲業大會”上,中國倉儲協會發布了《2016年倉儲業發展綜合報告》,《報告》的主要內容如下: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赝^去五年,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加快,發展動能轉換。物流業在總體運行放緩趨穩的同時,不斷加快結構調整步伐,需求結構、供給結構、地區結構、城鄉結構均發生深刻變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將物流業定位于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有關部門也從自身職能定位出發,密集出臺支持倉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我國經濟總體形勢影響下,電子商務倉庫設施及其物流體系建設、低溫倉儲與冷鏈物流系統建設、中藥材倉儲網絡建設、倉儲配送與包裝綠色化發展、商貿物流標準化建設、?;穫}儲及金融倉儲持續規范發展等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各類倉儲企業立足市場需求,通過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倉儲物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適應并融入新常態。
一、2015年全國倉儲業總體發展狀況
據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增速回落,倉儲業發展平穩。 2015年社會物流總費用9.3萬億元,同比增長4%。2015年物流相關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固定資產投資額48971.84億元,同比增長14%,增幅較去年減少4.7個百分點;其中,倉儲業固定投資額6619.97億元,同比增長28.4%,增幅較去年增加5.6個百分點。倉庫設施建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根據中國倉儲協會多年的跟蹤調查數據推算,至2015年末,我國營業性通用(常溫)倉庫面積達9.55億平方米,比2014年的9.1億平米增長5%。我國冷庫統計總容量(公稱容積,下同)為10699.55萬立方米(參考儲存能力為2733.32萬噸)。其中凍結物冷庫(含冰庫、超低溫冷庫)容量為7522.56萬立方米(參考儲存能力為2256.77萬噸);冷卻物冷庫(含氣調庫)容量為3176.99萬立方米(參考儲存能力為476.55萬噸)。與2014年相比,凈增冷庫統計容量1137.01萬立方米。大中型倉儲企業在過去的一年里倉庫設施與業務規模有所增長,但企業利潤均有所下降。據對100家規模以上的典型通用倉儲企業(注:指倉庫面積達5萬平方米以上、沒有商品貿易等收入、以倉儲服務為主營業務、倉儲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50%以上的企業)的調查,截止2015年底倉庫總面積為2604.8萬平方米,較上年增加了5%;其中自建倉庫1621.3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了4%,租用倉庫983.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長了6.7%。在倉庫總面積中,立體庫為636.5萬平方米,占24.5%;樓房庫566.5萬平方米,占21.8%;平房庫1401.8萬平方米,占53.9%。2015年企業完成貨物吞吐量17588萬噸,較上年增長1%。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共205.6億元,較上年降低6.6%;主營業務成本共184億元,較上年降低5.3%;主營業務利潤共21.6億元,較上年降低16.3%。
二、2015年倉儲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倉儲設施建設熱情不減,倉儲地產企業成為現代化倉儲設施建設的主力,主要滿足電商倉儲需求,并逐步走向世界;倉儲業在資源整合、商貿物流標準化工作及共同配送方面取得進展;冷庫行業趨勢持續向好,冷鏈標準化工作提上日程,生鮮電商為行業發展提供持續動力;電商倉儲發展又有新亮點,電商物流加速分化;?;穫}儲業遭受重創,規范化管理提上日程;自助倉儲進入快速發展期和整合期,行業管理空白顯現;金融倉儲領域進一步調整,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系統正在建立;綠色倉儲配送行動計劃得到認可,標準化綠色包裝受到關注;中藥材倉儲物流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已形成,標準與技術條件基本具備,迎來快速發展契機;智能倉儲建設取得進展,共同配送信息互聯互通及倉儲業的互聯網化開局。
三、倉儲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一)倉儲業法規仍然不明確,倉儲行業管理缺乏規范。(二)土地資源稀缺,倉儲用地取得日益艱難,有的地方開始禁止倉儲業的發展。(三)全國倉庫布局缺乏系統規劃,不能滿足倉儲業與相關行業協同發展的要求。(四)倉儲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弱,人員老化,現代化倉儲管理與技術得不到廣泛應用。
四、2016年倉儲業發展熱點展望
“綜合報告”在分析了政策、市場、環境、技術等因素對行業的影響后對2016年倉儲業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概括出十大熱點,包括倉儲資源的深度整合與倉儲網絡優化;倉儲業信息化與電商倉儲;倉配一體化與城鄉共同配送;倉儲配送與包裝的綠色化發展;庫存管理與供應鏈優化;以托盤循環共用為核心的商貿物流標準化;低溫倉儲與冷鏈物流系統建設;中藥材倉儲網絡建設;金融倉儲的規范持續發展;危險品倉儲的安全管理與有序發展。
查閱全文,請登錄“會員專區”或與行業發展部聯系
聯系方式:010-6609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