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專家支持指導“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 及“標準電子倉單平臺”建設工作
發布時間:2017-08-07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2017年7月31日-8月1日,受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邀請,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專家賴金昌、黃琳、李明及國際電子倉單平臺建設專家Lamon Rutten,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平臺建設工作組、融資平臺業務部總經理助理張輝到中物動產公司就“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及“標準電子倉單平臺” 的建設進行指導。
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是基于國家標準《擔保存貨第三方管理規范》開發、對擔保存貨進行動態管理的公共平臺。系統以實時、準確、可信的數據、報表、圖像、視頻,對擔保存貨進行全周期、全生命流程的管理,提高擔保存貨管理企業對存貨的規范管理水平,增強信貸機構對動產融資的信心。IFC賴金昌先生,黃琳、李明女士及Lamon對現有的平臺功能模塊的劃分表示了肯定,并對系統使用和數據處理等細節提出了改進建議。
正在建設中的“標準電子倉單平臺”,旨在幫助倉儲公司(擔保存貨管理企業)開出真實、唯一的,與貨物一一對應的電子倉單,并與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電子倉單融資平臺對接,開展倉單融資業務,使電子倉單真正具有金融屬性。IFC賴金昌先生介紹,倉單分兩種:一種是在已簽訂三方監管協議后,擔保品管理公司給信貸機構開具的定向倉單,此類業務的本質依舊是對存貨進行融資,并不是真正的倉單融資業務;另一種是具有金融屬性的電子倉單,可以說是接近于貨幣,可以直接交易或融資。Lamon作為IFC的咨詢專家,參與過全世界多個電子倉單平臺的建設。對正在建設中的“標準電子倉單平臺”的建設進行了指導和梳理,對擔保品管理公司的審核流程及標準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專家們表示,真正的“標準電子倉單平臺”上所有協議、文件均需標準化,這不僅能夠提高各方效率,也能降低融資成本與融資風險。
兩天的內部討論,既交流了國際通行做法,也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與討論。中倉協將在IFC、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指導與支持下,繼續完善“全國擔保存貨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并積極開展“標準電子倉單平臺” 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