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標準《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運營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 法律與規制建設專場閉門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0-09-28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2020年9月26日,團體標準《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運營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法律與規制建設專場閉門研討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原巡視員扈紀華、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原主任劉萍、中國人民銀行參事室副主任張韶華、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國際處處長胡燕、蘇州大學教授董學立、北京金城同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金賽波、世界銀行集團國際金融公司(IFC)東亞和太平洋地區金融基礎設施技術援助線負責人賴金昌(在線)、高級金融部門專家黃琳、中國銀行業協會法律顧問卜祥瑞等物權法方面的專家,中國物資儲運協會會長李勇昭、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秘書長劉玉海、中國銀行業協會辦公室副主任兼維權部副主任奈瀅瀅等相關行業協會的代表,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北京產權交易所、中化能源科技和“中倉登”公司籌備組等相關機構的代表等30余人出席會議,共同探討倉單融資服務體系的相關法律執行與規制建設等問題。會議分兩個階段進行,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常務副會長沈紹基主持“行業情況介紹”部分,沈紹基、卜祥瑞、劉玉海、李勇昭分別介紹了相關行業在存貨(倉單)融資方面的發展情況,沈紹基介紹了團體標準的框架與主要內容;全國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原巡視員扈紀華主持了“存貨(倉單)服務體系的法律與規制建設研討”部分,劉萍、張韶華、賴金昌、董學立、金賽波、左楊農等先后發言,就現行法律規定的理解與執行、倉單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倉單出具人、倉單運營平臺與倉單登記平臺的責任及其相互關系進行了討論,會議形成廣泛共識。
會議認為,現行的《合同法》《物權法》與新頒布的《民法典》為倉單的規范出具與倉單質押融資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9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八部委《關于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支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循環和優化升級的意見》對規范發展存貨、倉單融資提出了具體要求,以這些法律規定與政策導向為依據,相關行業協會應當認清建立健全存貨(倉單)融資服務體系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打破行業界限,聯手推進,先行先試;應當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與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加快建立電子倉單運營管理體系,保障倉單與存貨的一致性并持續保障存貨的安全;應當以現行法律為基礎,借鑒國際經驗,建立行業自律機制,探索建立倉單產權登記平臺,并將倉單登記平臺與國家擔保物權登記公示平臺對接,為倉單的規范出具與流轉、為倉單融資的風險防控提供信息服務、證據留存與查詢等服務。
最后,沈紹基會長希望參加會議的專家就團體標準《全國性可流轉倉單體系運營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的具體內容提出修改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