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倉配企業家年會在武漢召開
發布時間:2024-12-04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主辦,主題為“倉配企業深化改革開放的方向與措施”的“2024中國倉配企業家年會”,于2024年11月28日在武漢召開。倉儲配送及物流企業、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院校等210余家單位的300余位代表參加會議。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會長沈紹基為大會致辭,他指出倉配企業要學習貫徹關于現代流通與現代物流發展等方面一系列論述,研究推動倉配業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措施;研究推動協會自身改革,不斷提升為行業發展服務的素質與能力。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會長沈紹基
28日上午的主旨大會由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燕主持。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燕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以“中國物流發展底層邏輯的變局與對策”為題進行主旨演講,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中國物流大發展的底層邏輯是實物規模的超高速增長,當前生產和資本等進入全面過剩,中國物流過了規模性高速發展的階段,進入提質增效的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物流業發展的底層邏輯巨大變局。他提出物流應回歸“服務“的本質,即以物流服務為中心,以為客戶降成本,為自己增效益為兩個基本點,推動物流與產業鏈、供應鏈的融合,依靠多元化創新來打破內卷,迎接未來。
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王繼祥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導、博士后合作導師劉大成在以“未來10年物流業發展新機遇新趨勢”為主的演講中,分析了中國面臨的3個千年未遇之變局,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總費用的四大因素,曾經的物流和現代物流效率取決于哪些方面,全球“客運、貨運”“倉配”“大數據、AI、數智化轉型”等方面面臨的巨大革命性改變,指出數據驅動與供應鏈頂層規劃成為行業企業競爭核心要素,并分別就多式聯運、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的優化重點方向等進行了闡述。
中國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研究員,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博導、博士后合作導師劉大成
在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寶灣物流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海虹主持的“倉配企業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突破口”高端對話中,中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柳寧、中國電力發展總監、發展部總經理王亮、安得智聯首席產品官林泰恩、山東蓋世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國針對對話主題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的實踐,從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未來該如何踐行ESG、如何助力出海、如何提升數字化水平等層面深刻探討倉配企業的挑戰與機遇。關于助力出海,柳寧提出物流企業應該做好服務與保障等陪伴服務;林泰恩認為應做好產業長短鏈協同。關于提升數字化,王亮指出數字化的底座是能源,而能源數字化將為倉配企業帶來新的價值產生;劉志國表示數字化依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單一業務向系統管理邁進中,數字化會面臨更多因素的影響。
下午的“新質生產力助力倉配發展論”由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交通工程系副主任吳先宇主持。湖北普羅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剛、臨沂商貿物流科技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衛毓民、FM 助理副總裁/高級顧問殷穎智、數字研究院院長關賞軒、北京佳速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小勇分別從供應鏈數字化、現代物流集群建設、倉儲安全、倉儲自動化構建等方面進行分享。
在中國倉協技術應用與工程服務分會會長、北京伍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尹軍琪主持的對話中,四川港投川陜甘供應鏈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小琴、中國倉協副會長、上海金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培志、湖北普羅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剛、數字研究院院長關賞軒,就“新質生產力該如何賦能倉配發展” 這一行業熱議話題,結合企業實際,闡述了各自的觀點,新質生產力作為國家戰略方向,其最終目的導向是要促進降本增效。因此,新質生產力的落地需要各行各業、不同屬性企業(國/民企)的融合共創,即充分發揮各自在產業鏈、供應鏈環節中的角色屬性。同時在踐行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物流行業、企業更需依托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裝備、系統提升物流服務,物流園區則應考慮將物流與更多元素進行融合,如物流+生產,降低我國各地區普遍面臨的園區閑置問題并促進集聚化效能的增長,間接助力物流運輸效能的提升。
29日上午,會議代表們分別參觀了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的良品鋪子良品一號物流基地和位于武漢市江夏區的武漢中百現代化物流中心兩個智能倉儲標桿企業。
會議同期召開了中國倉協第六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2024年共同配送分會會員年會、全國物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物流作業分技術委員會2024年年會。
會議期間為倉儲服務金牌企業、星級倉庫、綠色倉庫、電力物資零碳倉庫、倉配領域高速成長企業、配送中心優秀工程案例、智能倉儲設備與技術推薦品牌、倉儲設施智庫單位頒發了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