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動產融資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
發布時間:2017-10-13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以下內容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李子彬會長在第五屆倉儲融資與擔保品管理國際研討會上的發言(根據講話錄音整理,未經嚴格審閱,僅供參考)。
李子彬,現任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此前,李會長曾歷任化工部副部長、廣東省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嘉賓、在座的企業家同志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出席第五屆倉儲融資與擔保品管理國際研討會。每年舉辦一次這樣的研討會十分有必要,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把與存貨融資相關的各方聚集起來,交流經驗,并探討如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共同問題。
動產融資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我這里說的動產,是指除了土地和房產這兩類不動產之外的其它所有資產,而動產融資,是指信貸機構用動產作為擔保來提供的融資。在信貸市場發達的國家約有60%—70%的企業貸款是全部或部分用動產作為擔保品來發放的。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奠定了我國擔保物權制度的基礎,為動產融資在我國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在過去十年中,有關政府部門通過出臺各項政策、建立公共融資服務平臺等方式,推動了動產融資市場的發展。各金融機構也在動產融資領域不斷創新,實現了快速增長。
2013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在天津創建了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平臺的建立也得到了天津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到2015年11月末,通過該平臺促成的應收賬款融資就達到了一萬億元人民幣。
2016年7月27號的國務院第143次常務會進一步研究了加快應收賬款擔保融資。我做了一個發言,我重點講了中國當時有大型企業100多萬戶,中型企業600多萬戶,小型微型企業2000萬戶,個體工商戶5500萬戶,加上農村的合作組織,中國的市場主體按照文件上的說法,9000萬戶左右。如何解決好這些經營單位的融資問題?傳統的發行股票、債券和不動產抵押貸款,對中小微企業都不管用,不能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成立已經二十幾年了。到現在為止,在主板市場上發行股票的企業約有3200家,發債的企業4000余家。相對于全國2800萬家的中小微企業來說,數量微乎其微。發債、上市融資,對于小微企業來說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動產抵押貸款也不適合小微企業。小微企業基本沒有不動產,各地政府不可能給每家小微企業都批一塊土地。靠這些傳統的辦法解決不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2007年美國發生次貸危機,2008年波及到中國,到2008年三、四季度,中國有幾百萬小微企業破產,3500萬人下崗。但是壞事變成好事,中央從那時起也開始更加重視中小企業的地位、作用和貢獻。中國的2000多萬戶中小微企業貢獻了全國80%以上的就業,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稅收和75%以上的專利發明。
2009年以后,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中央政府部門、各金融機構都做了很大努力,但是主要是解決大中型企業的貸款問題。企業只要活著,盡管沒有不動產,但是卻有包括應收賬款、存貨、保證金、各類收費權、知識產權、設備等在內的各種動產。因此,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應該加快發展動產融資。
發達國家動產融資已經很普遍,發展中國家連印度、印尼、墨西哥、越南等都在發展動產融資。一些人擔心發展動產融資是否風險較大,難道中國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水平比這些國家差?人家都能搞,我們一定也能搞,一定能做到。
所以,我們看到在過去幾年,應收賬款融資的發展加快了。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為例,現在通過平臺促成的應收賬款融資已經超過5.5萬億,預計2017年會累計超過六萬億,2019年到2020年超過十萬億。現在這個平臺上的注冊用戶已經超過13萬家。
2006年以來在我們國家上上下下基本形成共識,依靠傳統的金融比如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以及銀行的不動產抵押貸款沒有辦法解決兩千萬戶的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動產融資是一條現實可行的道路。
今年以來,國家也出臺了很多重要政策,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以下幾個:
4月25日,七部委(人民銀行、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外匯局)聯合印發了《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該《方案》要求各部門要積極組織動員國有大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等核心企業加入供應鏈融資平臺,支持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為了加強各級政府的推動力度,《方案》還要求每年年初上報上年度的工作開展情況和本年度的工作計劃。
8月30號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再次強調了要大力推動應收賬款融資、專利權融資等融資新模式。
9月頒布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將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第20條提及“國家鼓勵中小企業及付款方通過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確認債權債務關系,提高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通過立法的形式來推動應收賬款融資,這在我國還是首次。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國家出臺的這些政策和法律大多偏重于促進應收賬款融資的發展,在存貨融資方面還很欠缺。跟應收賬款一樣,存貨也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資產類型之一,大力推動存貨融資的發展也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一個有效方式。
然面,在存貨融資方面,目前仍然存在兩大制度性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金融機構開展存貨融資的積極性。
第一是存貨的擔保物權登記問題。工商局的動產抵押登記系統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一個分散的、不能有效查詢的傳統登記系統,無法有效起到擔保物權登記的公示和進行優先權排序的功能。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的動產融資統一登記系統雖然已經開通了存貨和倉單的質押登記,但是,由于宣傳不夠,再加上登記后對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還無法得到明確,導致金融機構去進行登記的積極性也不高。全球目前已經有超過70個國家實現了動產擔保物權的統一登記,即全國只有一個基于互聯網的電子登記系統,沒有地方政府機關的人工審批或干預,希望我國也能按此目標進行登記系統的改革。
第二是第三方擔保品管理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問題。在過去幾年中,擔保品管理行業在規范化發展方面還是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例如,出臺了兩項國家標準,推出了兩個擔保品管理的標準協議模版。但是,該行業的政府監管仍然缺失,再加上配套的專業責任險等保險產品沒有跟上,使得金融機構無法放心地與擔保品管理公司合作。擔保品管理公司的服務對象全部是信貸機構,它的表現直接影響到信貸質量和金融安全,因此,十分有必要對該行業實施一定程度的監管。
同時,應該承認,盡管面臨一些困難,在過去幾年中,存貨融資和擔保品管理行業還是取得了較大的進步。
為了使行業得到更大的發展,除了在擔保物權登記系統和擔保品管理的行業監管這兩方面要有所改革之外,目前正在編纂的《民法典(擔保物權篇)》要更多地吸收現代擔保物權制度的精神,使法律能夠起到促進經濟發展和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而不是相反。此外,除了應收賬款,國家也應該出臺一些鼓勵存貨融資發展的政策和指導意見。這些都需要我們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
各位來賓,今年7月份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金融服務經濟實體、防范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三大任務,以改革的精神引導金融脫虛向實。加快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是國務院相關部門以及金融系統各單位的迫切任務,需要共同的真抓實干,取得更大成績,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最后預祝各位朋友健康快樂,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