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 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1-11-24 來源: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
2021年11月23日,商務部發布《“十四五”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規劃》。現精選與秘書處業務相關的部分,供企業研究參考。
三、重點任務
(三)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
促進跨境電商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優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監管,引導行業規范發展。探索跨境電商交易全流程創新。支持跨境電商企業打造要素集聚、反應快速的柔性供應鏈。建立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的營銷體系,推進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壯大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優勢產業園區。加強行業組織建設,深化國際合作,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共同加強跨境電商能力建設。
發揮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厘清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權責,完善政策框架體系。鼓勵各地創新配套措施,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引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規范內部風險管理,提升風險管控水平,支持建設集成外貿系統服務和暢通外貿要素流動的高效平臺。
加快海外倉發展。推動監管創新,鼓勵引導多元主體建設海外倉。培育一批在信息化建設、智能化發展、多元化服務、本地化經營方面特色鮮明的代表性海外倉。鼓勵海外倉企業整合國內外資源,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加快推進海外倉標準建設,推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或行業標準。推進海外倉數字化發展,探索建立海外智慧物流平臺。依托海外倉建立完善覆蓋全球、協同發展的新型外貿物流網絡,打造優化國際供應鏈布局的智慧載體。
推動保稅維修發展。支持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維修業務,動態調整維修產品目錄,擴大維修產品范圍。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按照綜合保稅區維修產品目錄開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兩頭在外”保稅維修業務,由所在省級人民政府綜合評估后自主支持開展,并承擔監管責任。
專欄 3 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重點舉措
跨境電商綜試區。開展跨境電商“十百千萬”專項行動、規則和標準建設專項行動、出海專項行動、創新專項行動。培育一批全球領先的跨境電商企業和產業園區、一批高質量交流載體、一大批復合型人才。加強國際合作,積極參與跨境電商國際規則探索和標準建設。發揮跨境電商優勢,有效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打造數字化外貿供應鏈,為企業出海、產品出海、品牌出海提供便利,推動生產、服務、營銷、業態模式等創新。
海外倉。實施海外倉高質量發展專項行動,推廣經驗做法,強化主體培育,推進標準建設,加強人才培訓,鼓勵引導多元化建設海外倉。支持海外倉對接各跨境電商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國內外電商平臺,推動數字化發展。優化物流協作,深化國際合作,完善覆蓋全球、布局合理的海外倉服務網絡,探索創立海外智慧物流平臺。深化與境外上下游企業互利合作。
(六)推進內外貿一體化。
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促進內外貿法律法規、監管體制、經營資質、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相銜接。進一步健全內外貿一體化的政策體系。積極推動國內國際標準轉化,提升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推動國內標準走出去。完善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推動國內國際質量認證結果互認,鼓勵第三方認證機構國際化發展。
培育內外貿一體化平臺。推動外貿企業多渠道拓展內銷市場,引導更多國內采購商積極采購出口轉內銷優質產品。培育一批運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引導外貿企業與物流企業加強業務協同和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支持國內物流企業發展國際業務。建立健全內外貿企業交流合作機制。發揮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作用,打造更多更好的內外貿一體化線上平臺。
增強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動能。支持發展同線同標同質產品,擴大適用范圍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等領域,強化“三同”公共服務。推進商產融合,推動商貿流通業與一、二產業跨界融合,實現“以銷定產”,促進內外貿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鼓勵內外貿資源整合,推動行業組織、企業聯合體與國際采購聯盟加強對接。
(七)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保障糧食、能源和資源安全。加快推進進口來源多元化,提升維護貿易通道和關鍵節點安全能力。培育國際大糧商,支持企業融入全球農產品供應鏈。支持外貿企業與航運企業加強國際運輸戰略合作,提升海外能源資源全鏈條進口保障能力。持續推進完善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吸引境外客戶參與,加強交易行為監管和風險防控,培育國際化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完善定價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加強能源資源行業規則國際合作。
推動貿易和雙向投資協調發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全面實施外商投資法和相關配套法規,繼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鼓勵外資更多投向中高端制造、高新技術、傳統制造轉型升級、現代服務等領域,發揮國家級新區、國家級開發區產業聚集和開放平臺優勢,帶動產業升級和貿易質量效益提升。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政策和服務體系,推動境外投資立法。創新對外投資合作方式,高質量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推動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
加強國際營銷體系建設。鼓勵和支持企業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在重點市場建立完善營銷和服務保障體系,開展倉儲、展示、接單簽約、批發、銷售及售后服務。推進國際營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培育認定一批國家級公共服務平臺,研究建立評估和退出機制。鼓勵地方依托本地優勢產業,培育省級國際營銷公共服務平臺。鼓勵開展售后云服務、備品備件保障、遠端診斷維修等服務模式。
強化國際物流保障。構建與外貿規模和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國際物流體系,實施快遞“出海”工程。多渠道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推進暢通國際鐵路、道路貨運通道,發展集裝箱鐵水聯運,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物流選擇。規范進出口環節運輸、物流、港口、碼頭、口岸、國際貨代等經營行為。
(八)深化“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
加快貿易通道建設。完善貿易暢通網絡,構建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貿易大通道。支持中歐班列發展,加快構建以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為骨架,以鐵路、港口、管網等為依托的互聯互通網絡,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拓展中歐班列回程貨源。高水平推進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支持地方建設“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推動國際陸運貿易規則制定,推進鐵路多式聯運運單物權化。
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拓展絲路電商全球布局,建設“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大市場。創新發展絲路電商合作框架,推進合作機制建設,豐富合作層次,促進產業對接,擴大產品進出口,支持地方和企業與伙伴國深度合作,培育地方合作集群,推動電商企業加強海外網絡建設,加強模式創新和治理經驗分享。推進電子商務領域規則談判,構建電子商務國際規則體系。
四、保障措施
(四)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提高覆蓋面。更好發揮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服務培育市場主體,支持外貿企業開拓市場,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充分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和地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依據市場化原則,為外貿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進一步培育短期險項下保單融資業務。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更多外匯避險產品,引導外貿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提升匯率避險能力。
(五)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外貿干部隊伍,不斷提高以外貿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鼓勵將外貿人才納入各類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支持高校國際貿易相關學科建設,強化外貿領域專業技術培訓,鼓勵學校和企業共同培養復合型人才。加強經貿領域智庫建設,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精通國際貿易規則的專家。加強與國際組織的人才交流合作。
【信息來源:商務部官方網站,2021年11月23日16:59發布】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bnjg/202111/20211103220081.shtml